武汉aa69助孕

您现在的位置:新闻首页>套餐详情

致敬了不起的她一根滴管辨百毒,她是70年代潍坊公安第一位女法医!

2024-05-04 11:05编辑:admin人气:267


说起法医,很多人的第一反应会是《法医秦明》。

宽敞整洁的实验室,高端精密的黑科技,锋利整洁的柳叶刀,缜密冷静的“尸语者”,貌似这就是法医的标配。

然而,你可知道,如果时间倒退50年,如果只留下一堆滴管和试剂,一个18岁的小姑娘要如何解读“尸语”。

“胆小鬼”干法医

孤身爬冰拖尸体

不同于影视剧中的高精尖,一间小偏房、一个小药箱、一排标本和试管、两名技术员便是70年代潍坊公安法医队伍的全部家当,而要负责的却是整个昌潍地区(含平度、五莲)所有非正常死亡及刑事案事件的尸检与鉴定。

面对越堆越高的案卷,法医老沈再也坐不住了,要人,必须要人!于是,便有了潍坊公安的第一位女法医——王瑛,潍坊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原政委,70年代全省唯一从事毒化刑事检验的女法医,入职即刑警,退休亦是刑警。

那个年代,专业技术人员极度紧缺,早在毕业前夕,王瑛便有了明确的职业规划,到化工局做一名技术员,专业对口、工作稳定、未来可期。然而没成想,毕业证刚到手,王瑛便接到了一纸通知:“因成绩优异,被选拔进入昌潍地区公安处,8月底,赴山东省刑事化验培训班学习”。

怀揣着对那身警服的憧憬,18到,不料,迎接她的却不是熟悉的实验室,而是堆满了人体标本的解剖室,从小在父母掌心里长大的孩子哪见过这阵仗,王瑛被吓地转身就跑,然而冷静下来后,骨子里不服输的劲头却又把她推了回去。

从那以后,清一色的男民警中便多了一个女法医的身影。虽然已经接受了成为法医的事实,却并不意味着心理上就不再恐惧,培训初期,王瑛经常会因为害怕而彻夜难眠、因为恶心而食不下咽,解剖课的常态就是边吐边干。

从恐惧到坦然,从陌生到熟悉,1975年年底,王瑛培训结束回到了昌潍地区公安处,说是市级单位,但实际上加上王瑛总共也就3名技术员,师傅老沈带着两个初出茅庐的小徒弟。

“我至今记得,我接手的第一个案子、摸到的第一具尸体。”那天,刑侦科接到报案,白浪河冰面上惊现一具尸体!站在河边,师傅老沈看着冰面一再叹气,最后一跺脚“瑛子,你去!河冰太薄,男的上去担不住。”于是体重最轻的王瑛系着绳子战战兢兢的爬上了冰面,徒手把尸体一点一点拉回了岸边。

那年的冬天很冷,那天的河面很冰,但直到回到岸边,王瑛才发现,自己已是大汗淋漓。

一纸鉴定

救了一村人的命

如果说,第一次出警是让王瑛意识到了女法医的重要性,那此后的一起中毒案件,则是让她对这份职业更加笃定。

一位准新娘突然死亡,家人怀疑是被邻居恶意投毒,一时间,邻里关系剑拔弩张,娘家婆家吵吵嚷嚷,要让邻居血债血偿。

为尽快查明真相,王瑛连夜就地尸检,在确定死于中毒后,又将姑娘的吃喝用度、家里内外全部验了一遍,靠着一根滴管,最终确定毒源是一只误食了农药的家鹅,而姑娘虽然知道鹅是毒死的,但觉得扔了可惜,便炖着吃了几碗,进而导致中毒身亡。

误会解除后,王瑛将村里的老老少少全都召集到村口,拿着大喇叭一遍遍的嘱咐,一定不要吃被毒死的家禽,再心疼也得扔,不然,轻则中毒,重则丧命!

临走前,村支书拉着王瑛再三感谢“你们公安真了不起,你的这个化验,不光救了那家邻居,也救了我们全村人的命!”那一刻,王瑛发现,原来,法医也可以救人。

后来再坐着队上唯一的那辆旧吉普出警时,王瑛总是喜欢摇下车窗,虽然路边尘土飞扬,但会收获群众赞叹的目光,“呦,女公安!”

“上心”的案子

“散养”的儿子

电视里的法医很酷,但生活中的法医很苦。那几年,王瑛的足迹遍布了潍坊的每一个村庄、每一个乡镇。

需要法医的多是命案,生死事大人命关天。所以接到报警后,值班民警必须在5分钟内集结出发!而此时,家中无人照看的儿子,便成了王瑛绕不开的牵挂。

久而久之,王瑛养成了每晚睡前写便条的习惯,列好儿子醒来后要穿哪件衣服,早饭蹭谁家,上学谁帮忙,中午蹭谁家,下午跟谁走,晚饭蹭谁家,如果到了晚上,妈妈还回不来,那晚上孩子能睡哪儿。

一旦需要半夜出警,直接撕下来贴到儿子床头就能走。六七岁大的孩子,害怕过也哭闹过,但慢慢的也就接受了现实,睡醒后只要看到有便条,就知道,哦,妈妈又出警去了。

所以王瑛老说,儿子是正经吃刑警百家饭长大的,那几年,队里每一个人都替她接过孩子,每一家都给儿子做过饭,想洗澡了就找队上的叔叔伯伯,害怕了就去邻居家凑合一宿,总比哭着等妈妈要实用的多。

小药箱换回

国家级实验室

拿了15年的解剖刀后,根据工作安排,王瑛先后到治安、户籍、法制、经侦等多部门任职,虽然岗位几经变迁,但始终放不下的仍是对刑警的那份惦念,于是,2008年王瑛再次回到了刑警,分管她研究了小半辈子的刑事检验。

回想刚做法医的那段经历,王瑛印象最深的就是出现场时手里拎的那个小药箱,手套、口罩、剪刀、镊子,几样简单的工具,几瓶常用的试剂,便是当时的全部家当。由于缺乏专业仪器,当时的检验用的多是化学方法,虽然可以定性,但难以定量检验。

与此同时,随着经济的发展,潍坊的对外开放程度越来越高,虽已年近退休,但王瑛意识到,刑事技术作为社会公平正义的压舱石,必须要与时俱进,只有不断发展,才能承担起引领侦查、支撑诉讼、服务全局的重担,而眼下急需通过的第一道考验,便是实验室国家认可!

于是,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下,王瑛带领团队开始攻坚,没有设备就反复申请,没有经验就各地学习,人员不够就加班加点,没有场所就整合办公,蛰伏3年,终于成为了全省地市级第一家通过实验室国家认可的单位,自此,检验鉴定意见被全球89个国家和地区所认可!

2012年,全国公安刑事技术座谈会在潍坊召开,潍坊加强刑事工作的经验和做法被推广至全国。2014年,潍坊市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被公安部授予集体一等功!

4000平的实验室建成了,56人的刑事技术队伍配齐了,5个全国公安机关司法鉴定重点实验室、1个公安部警犬技术重点实验室通过了,属于王瑛的刑警生涯也在忙碌中结束了。退休那天看着满屋子的先进设备和仪器,王瑛默默带走了两块被淘汰的薄层板。据说,那是她当年做化验的主要工具,是她法医生涯的印记。

后记

回首从警点滴,王瑛说,不是她阴差阳错成了法医,而是法医这个职业,唤醒了她心底的那一腔侠义。所以,虽然已经离开了检验一线,但心里却始终装着法医队伍。“我现在才明白,为什么当年师傅退休后,还老爱围着我们转悠。”看着不断涌现的杰出后辈,王瑛如数家珍、老怀甚慰。

“这是王新杰,DNA检测的专家,这小子,一个人独创了十余项国际国内领先的技术,而且还是全国人大代表、全国先进工作者、全国优秀人民警察,不得了!”

“这是韩惠斌,文件检验的行家,可别小瞧这一笔一划,经他手给群众追回来的经济损失有5000多万呢!”

“这是孙培亮,指纹破译的牛人,年纪不大本事不小,三十多年前的指纹他都能给比对出来!”

……

2017年,潍坊市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被国务院评为模范刑科所,成为全国范围内第2家获此殊荣的单位!

捷报传来,王瑛特意换上了警服,看到战友上台领奖的瞬间,泪流满面。

三八节

致敬所有奋斗过的曾经

致敬所有仍在坚守的风景

致敬了不起的她


参考资料
(来源:未知)

  • 凡本网注明"来源:的所有作品,版权均属于中,转载请必须注明中,http://www.sztch.cn。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。
  •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,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,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。其他媒体、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,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,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。
  • 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等问题,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,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。






返回首页